2016年03月22日
日日顺物流携“快线”杀入即时货运市场
3月22日,记者获悉,海尔旗下日日顺物流近期推出众包同城货运产品“日日顺快线”,打破原有面对企业级用户(B)的服务范围,开放消费者(C)端下单入口,正式杀入即时型同城货运市场。
日日顺物流升级车小微同城服务
近日,日日顺物流升级旗下众包货运平台“车小微”,将“车小微”平台中的同城货运服务独立拆分,上线全新同城货运产品日日顺快线,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最后一公里大件货运服务。
2014年上半年,日日顺物流上线众包平台“车小微”,整合社会车辆提供货运服务,借助运营系统、抢单系统及结算系统等技术优势,建成了一个大件商品货运平台。目前,日日顺物流已借助车小微整合了9万货车,结合原有门店体系和物流网点,其家电、家具送装同步服务已覆盖全国2610个区县,服务天猫、京东、小米、联想等企业客户。凭借众包平台积累的车辆资源,日日顺物流升级了原有同城货运服务,推出了“日日顺快线”。
记者整理了日日顺快线相对于车小微平台服务的四点变化:
(1)服务范围:车小微提供同城货运和城际货运;日日顺快线专注同城货运。
(2)管理模式:车小微在全国范围内均采用加盟模式;日日顺快线车辆在北上广等核心城市采用直营,二三线等城市采用加盟模式;
(3)订单来源:车小微仅服务于企业级客户;日日顺快线的订单可来自企业,也可以由消费者通过APP和官网直接下单。
(4)服务性质:车小微仅提供合同型货运服务;日日顺快线满足合同型和即时型货运两种需求。
值得关注的是,日日顺快线自上线之初,就将服务划分为了“日内达”和“家电送装”两种,用户在下单前即可选择对应服务。其中,“日内达”已在全国近70个城市开通,而“家店送装”服务目前仅在青岛开通,正处于试运营阶段。后续,由车小微城际货运升级而成的日日顺干线也即将面世。
开放C端只为挖掘利润空间?
曾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目前同城货运行业的市场规模为每年8000亿元,而其中被互联网货运平台覆盖的体量仅有10%左右,虽然已经有部分公司因为资金及执行力等原因被迫退出了竞争,但市场空间之巨大,十分需要有实力的企业来开发和支撑。
那么,日日顺物流是否属于其中之一?有业内人士列举了其杀入同城货运市场的优势:
(1)新产品利用了原有的业务能力,即大件货运,开发成本低;
(2)拥有大量司机和网点资源,调度和服务管理想象空间大;
(3)C端拉货需求以搬家、送装家具家电为主,日日顺物流家电送装能力切中了市场。
一位接近日日顺物流的人士透露,日日顺物流升级原有同城货运业务有两方面原因,一方面是看到了C端货运业务的市场存量,一方面是出于对利润的考虑,希望能减少战略型客户的占比,扩大利润空间。“相对于规模化的合同型订单,低频、个性化货运的利润空间要大的多。”
据记者了解,日日顺快线的家电送装服务将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。据悉,日日顺快线的两种服务采用了不同的收费标准。“日内达”按照传统的公里数计费,而“家电送装”的费用则包含三项:交通费、带货费和安装费。其中,带货费根据家电尺寸和规格收取430-260元不等,安装费则根据安装难度收取30-480元不等。
上述人士认为,日日顺快线未来的很可能定位于中高端同城货运服务。“日日顺物流在遇到货物过大无法进门的情况时,能通过临时拆装客户的门让货物顺利进屋,这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送装服务需要专业人员的积累,这才是日日顺快线的隐形优势。”
他预测,日日顺快线将凭借网点布局、多车型及专业安装人员三点优势,帮助品牌和商家完成货品的二次分拨和最后一公里配送,并为个人用户提供多维度、个性化的送装服务。
日日顺快线能否杀出重围?
记者了解到,市面上与日日顺快线类似的货运产品有很多,包括仅服务企业级客户的云鸟,提供企业及个人货运服务的一号货的、速派得,以及从小商户和个人即时型货运入手的58速运和蓝犀牛等,目前,各类型平台已经进入精细化运营的竞争阶段:蓝犀牛以预估路线计费,避免因堵车等不确定因素产生给客户造成额外开支,并为搬家服务设置了独立的收费标准;云鸟与多家SaaS及物流企业达成合作,扩大订单量的同时,借助技术提升服务效率……
面对市场竞争,日日顺快线虽然有其特定优势,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难:
(1)服务类型难切换:合同型货运和即时型货运不同,前者线路和时间固定,后者却完全相反。因此,即时型货运在判断订单位置、调度方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都比前者更高。
(2)原有司机难调动:原有的企业订单量充足,服务时间固定,司机的工作也相对稳定。而在供需平衡的情况下,想用即时订单打破司机原有工作形式会存在一定困难。
(3)两种订单难平衡:一旦有司机因为低频订单收入更高而倾向于承接低频订单,原有业务运力就会下降,运力供需较难平衡。
有业内人士猜测,日日顺物流并非要将消费者端入口做大,如今的开放,只是为其同城货运补充服务类型,有利于未来产品的“独立”。但也有观点认为,近期,日日顺物流不断合作运满满、云鸟等运力平台,很可能是在为发展新货运产品铺路,解放原有运力,用更多精力完成对小商家和消费者端的撬动。
来源: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